2024-2025学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
竞赛活动规则
一、竞赛宗旨
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竞赛活动提倡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等科学技术素养与社会创新、科技创新、发明活动进行结合,激励青少年通过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创新发明教育,培养定义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习惯和终身创新的框架,进而为成为未来的创新者、发明者和创业者做好准备。
二、竞赛主题
本竞赛活动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联合国制定的17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了15个竞赛主题及相应的驱动问题。
三、竞赛活动安排
为使赛事更加具有广泛性和普惠性,本竞赛活动今年在以往省级赛基础上,试行举办线上主题赛,并在组织方式上进行优化。
本竞赛活动将自下而上举办省级赛(线上主题赛)、全国总决赛。其中,省级赛为线下赛道,线上主题赛为线上赛道,共同为全国总决赛选拔参赛团队。线上主题赛等同于省级赛规格,与全国总决赛、省级赛规则相同,即需提交完成一项原创发明项目,并准备发明原型或模型、发明日志、查新报告、发明展板和路演视频。
(一)报名及作品合规检查(2025年3月至5月)
2025年3月至5月,参赛对象需要通过“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的指定官网(https://www.icc-edu.org.cn)进行报名注册。
(二)省级赛(线上主题赛)(2025年5月至6月)
2025年5月至6月,各相关线下赛道合作方需在规定期限内线下举办“2024-2025学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赛区竞赛活动”,即省级赛;各相关线上赛道合作方需在规定期限内举办“2024-2025学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线上主题竞赛活动”,即线上主题赛。
(三)全国总决赛(2025年7月至8月)
2025年7月至8月,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举办“2024-2025学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国总决赛”。同期,将举办多种形式的科创活动。
四、参赛对象
参赛选手为全国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和职高在校学生。根据不同年龄段创新能力的特点,将参赛对象分为四个组别:
低龄组 (G 组):一年级至二年级
小学组 (P 组):三年级至五年级
中学组 (J 组):六年级到九年级
高中组 (S 组):十到十二年级(含中专和职高)
以上所有组别的参赛选手可进行个人或团队报名。团队的参赛组别由团队中学段最高的队员决定。
五、参赛要求
(一)参赛资格
参赛选手可组成1至4名队员的参赛团队,同一选手只能参加一个参赛团队,不可重复参赛,不可跨省级行政区域组队参赛,不可同时参加省级赛和线上主题赛。
参赛团队根据其参赛项目与竞赛主题方向进行匹配报名,每支参赛团队只能报名1个竞赛主题。其中,省级赛的参赛团队可在15个竞赛主题中匹配报名;线上主题赛的参赛团队仅可在以下7个竞赛主题中匹配报名:
序号1.无障碍世界;
序号5.未来学校;
序号7.零浪费生活;
序号10.与自然为友;
序号12.传承与弘扬中华文明;
序号14.健康的未来;
序号15.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参赛团队应对其参赛项目自行查新、查重,凡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或采用不正当手段参赛的,经2024-2025学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竞赛活动组委会核实后取消其参赛及获奖资格。
(二)不接受的申报
1.项目内容和研究过程违反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的;
2.涉及有风险的动物、微生物、食品和医药类的项目;
3.纯科学理论研究类的学术项目。
六、参赛材料
参赛团队需完成一项原创发明项目,并准备发明原型或模型、发明日志、查新报告、发明展板和路演视频,参赛材料要求如表格所示:
(一)发明日志
发明日志是展现参赛项目发明过程的重要载体,具体要求包括:
1.内容:包含发现、定义、设计、制作和优化等发明过程;
2.格式:日志需转换为PDF格式,日志结构不限,发明日志模板也可从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下载;
3.要求:除封面外,发明日志第一页为信息页。应说明参赛团队名称、队员姓名、省市、学校、参赛项目名称,并清晰展示发明展板照片;以PDF文档格式将发明日志上传至竞赛活动报名平台。文件名格式为“参赛项目名称-姓名”, 如团队中有多位队员,队员姓名用英文短划线(-)隔开。
注意:参赛团队准备的发明日志可以不完全按照本竞赛活动官方提供的模版结构,但内容需完整记录团队发明过程。
(二)查新报告
查新报告是对参赛项目进行查新分析的重要文件,具体要求包括:
1.内容:包含对参赛项目的相关领域进行的查新工作,如文献检索、专利查新等。
2.格式:查新报告需以PDF格式提交,具体结构可根据参赛团队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也可下载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提供的查新报告模板。
3.要求:查新报告第一页为信息页,包括参赛团队名称、队员姓名、参赛项目名称、查新完成日期等信息。报告中应包含对所查领域相关研究的归纳总结,对参赛项目的创新性进行客观评价。
4.提交:将查新报告以PDF文档形式上传至竞赛活动报名平台,文件名格式为“参赛项目名称-姓名”,如团队中有多位队员,队员姓名用英文短划线(-)隔开。注意:查新报告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设计,但必须包含必要的信息,并对参赛项目的查新工作进行详尽描述。请根据具体情况填写相关信息。
(三)发明展板
发明展板的内容需包括参赛团队信息,及参赛项目介绍信息等,具体要求包括:
1.内容:参赛团队名称、队员姓名、省市、学校、参赛项目名称、参赛团队发现的需求、解决方案、产品原型图,市场调研,发明查新(有无相关专利);
2.规格:依据自身情况选择制作纸质版展板。纸质展板要求两侧30厘米宽,展板折起来时,中间展板宽度不超过62厘米,高度不超过90厘米;
3.版面:自主设计,美观整洁,字体清晰可读;
4.要求:将清晰的发明展板照片插入到发明日志的信息页。妥善保存纸质发明展板,以备省级选拔赛、全国总决赛及全球邀请赛的展示。
(四)路演视频
路演视频需要参赛团队在限定时间内介绍参赛项目,并录制上传。
1.内容:参赛团队名称、队员姓名、省市、学校、参赛 项目名称;
2.形式:所有参赛队员需出镜,在发明展板及参赛项目 原型前进行讲解;
3. 要求:时长4分钟以内,视频大小50M 以内,横屏拍摄,画面连贯无剪辑或变速;光线适宜,对焦清晰,人物可识别,尽量保持人在画面居中位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允许添加视频字幕;参赛团队需以MP4格式将视频上传本竞赛活动报名平台。文件名格式为“参赛项目名称-队员姓名”,如参赛团队中有多位队员,队员姓名用英文短划线(-)隔开。
(五)发明原型
发明原型是展示发明的最佳道具,需要遵循以下要求:
1.作用:有利于说明发明原理、演示关键功能或还原使用场景;
2.原则:材料和工艺不限,在制作或搭建过程中允许参赛对象组织其指导老师、家长或其他外部资源提供必要帮助,参赛团队须在发明日志中对其组织外部资源进行帮助的必要性和过程进行标注并加以阐述;
3.要求:将清晰的发明原型照片或设计图插入到发明日志中并进行说明;
4.禁止:不得包含易燃易爆物品、强光装置、动物及动物制品、管制刀具及形状相似的装置,以及任何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物品。注意:参赛团队所展示的发明原型可以不完成参赛团队设想的全部功能,但需能完整体现参赛项目的原理、关键功能或还原使用场景。
七、评审规则
为确保评审规则、评审过程的专业性、公平性,2024-2025学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竞赛活动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全国总决赛、省级赛(线上主题赛)的评委资质、专业性进行严格监督,并全程参与评审过程。
(一)评审标准
本竞赛活动依据评审标准将评委分为三类评委角色:发明过程评委、发明影响评委和发明交流评委。不同评委角色对相应的评审单项进行评分,具体评审标准如下表所示 :
(二)评审形式
本竞赛活动采用“评审圈”和“监督组”的形式对参赛团队的项目开展评审。本竞赛活动根据实际报名人数,对每个学段组别分别设置若干个评审圈,每个评审圈由若干参赛项目与若干评委组成。“监督组”将对各个评审环节实施全流程监督。
每个评审圈的评委来自各行各业,须遵守利益回避原则,即评委不能为本人及近亲属或者与本人及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项目进行评审。
项目评审分为三个阶段:作品合规审查、预先评审阶段和现场评审阶段。
1.作品合规审查
各省级赛(线上主题赛)现场评审前15天,相关各省级 赛(线上主题赛)合作方需对参赛材料进行检查,重点考察 材料完整性及项目技术可行性。没有通过作品合规审查的参 赛材料将被退回,被退回参赛材料的参赛团队在作品上传截 止日之前需完成再次上传。各省级赛(线上主题赛)作品上 传时间截止后,仍然无法通过合规审查的参赛团队将被取消 参赛资格。
2.预先评审阶段
各省级赛(线上主题赛)和全国总决赛评审开始前,评 委们在15 天内对所属评审圈内所有通过作品合规审查的参 赛材料进行审阅,而后依据评审标准给出预评得分。项目的预评得分是各评委在现场评审阶段给出评分的重要参考,但不计入本竞赛活动综合得分。
3.现场评审阶段
各现场评审阶段由各参赛团队进行项目路演开始,路演 时长不超过5分钟。而后由三类评委分别从不同的评审单项进行提问并由参赛团队现场作答。每个参赛项目的一个现场评审环节总时长为10分钟,超时将被当即叫停。评委们将结合参赛项目的预先评审阶段得分和参赛团队的现场表现,对所属评审角色参赛项目的各个评分单项及其参与度系数进行打分,从而评选出现场评审阶段各个评审环节的晋级项目。
各现场评审阶段中,参赛项目将按照所属组别和所属竞赛主题被分配至相应评审圈,并被随机分配现场评审顺序。每个评审圈有多位评委,每个评审圈的评委人数不得少于3名。
参赛团队如无人参加现场评审视为自动放弃参赛资格,由此产生的名额空缺不予递补。
参赛团队如有部分队员未参加现场评审,该参赛团队的参赛项目仍可参加现场评审并接受评委打分。参赛团队中未参加现场评审的队员视为放弃其个人参赛资格,同时不再颁发证书。
(三)评审语言
本竞赛活动的官方评审语言为中文或英文。参赛作品材料、项目路演和答辩均接受中文或英文表达。参赛对象需在报名注册阶段选择评审语言,报名注册信息一经提交,评审语言不可更改。
八、报名时间及材料提交
具体报名起止时间将于近日公布,请持续关注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竞赛活动官网、“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和“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资讯”官方微信公众号。
九、奖项设置
竞赛活动将对参赛团队、组织单位、指导教师、志愿者授予以下类别荣誉:
(一)参赛团队:
1.全国总决赛对四个组别各设置一、二、三等奖,各组别按参赛团队综合评审总分排名,其中一等奖占比10%,二等奖占比20%,三等奖占比50%。
2.省级赛(线上主题赛)对四个组别各设置一、二、三等奖,各组别按参赛团队综合评审总分排名,其中一等奖占比10%,二等奖占比20%,三等奖占比50%。省级赛和线上主题赛一、二等奖晋级全国总决赛。
(二)组织单位、指导教师、志愿者:
由各相关省级赛、线上主题赛合作方推荐,由2024-2025学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竞赛活动组委会确认并分别颁发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教师、优秀志愿者证书。
十、其他
本规则未尽事宜,2024-2025学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竞赛活动组委会拥有最终解释权。